2016-09-04
原文摘抄
当个体面对新情境必须表达自身的态度时,个体在心理上将出现新认知与旧认知相互冲突的情况,为了消除这种紧张和不适感,个体在心理上会倾向于采用两种方式进行自我调适,一是对新认知予以坚决否认;二是寻求更多新认知的信息,提升新认知的可信度,藉以彻底取代旧认知。
认知失调的存在导致我们下意识地接受和自己一致的观点,排斥和自己不一致的观点,我们的观点会越来越极端。
我的理解
接受一致的观点,就像是走一条已经很熟悉的路,不需要耗费精力,不需要担心路上有人打劫或迷路,简单马上可行,成本很低;不一致的观点,就像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走一条陌生的路,不知道去往哪里,也不知道该怎么走,必须提心吊胆地走一步看一步,很累心成本高。面对这两条路,人本能地会选择成本低的事情。但是成本低,收益可能很低,走一样的路,看不到新的风景,学不到新的东西;走不一样的路,不仅有新的风景,更有新的惊喜的可能。
如果不能主动意识到认知失调,那大脑就会本能地选择容易走的旧路;但如果自己主动意识选择走新路,会让自己得到成长。
举个例子
- 微博上对某人差评,让某人感受到对自己负面的评价,某人会很激烈地反击;如果能让某人产生对自己正面的评价,就会积极参与点赞转发,比如转发帖子企业就赞助一块钱给公益组织。
- 与人价值观(认知)一致的好文案,会得到大量的转发,比如奥运会上安踏的“真正的对手,是你最想赢的那个”。
- 当zl说很热的时候,因为自己并没有感知到这么热,对她的感受这个新认知就予以了否认,觉得可以不用开空调。但实际上每个人对热的感受力和承受力不一样,有些人就是很容易出汗,有些人就是很容易受寒鼻塞,像我自己。我们彼此的诉求在各自的角度都是成立的,没必要去造成对立吵架等,让对方开空调,想办法让自己不冷就行。
如何利用
- 与自己不同的甚至对立的观点,不用纠错。比如波爷非常认同的轮回论宿命论等。
- 如果想要更多的人参与自己策划营销的活动,就要提出大部分人已经认同的主题观点,说出他们认同的话,也就是华与华超级符号理论中的文化模型。
- 如果想制造争议的话题,就要寻找一些与大众认知不一致的观点,而且要先挑出一部分人来支持这个观点,大众才会本能地来争论甚至吵架。